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
尋訪馬來熊—小小熊的夢想!
2012年的七月底,為了尋找論文的題目,我遠赴馬來西亞的沙巴,因為「馬來熊」-是我想要研究的對象,這個全世界最小的熊,既不像貓熊有可愛的外表,也不像北極熊因地球暖化造成生存危機而引起世人關注,相較於其他的熊,馬來熊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不熟悉的、陌生的,甚至在馬來西亞當地也都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國家存在著馬來熊,但是我在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工作的時候,卻被這個個性敏感又神經質的小小熊給吸引了。
於是,為了更了解馬來熊,我規劃在2012年暑假的時候去參訪馬來西亞的Bornean Sun Bear Conservation Centre(BSBCC) 20天,BSBCC位於馬來西亞婆羅洲島北部的沙巴洲,座落於山打根附近的Sepilok森林自然保護區裡,與全世界知名的人猿復育中心直接毗鄰。BSBCC所收容的個體大多是從各地被救援出來的馬來熊,這些個體在進到BSBCC之前都受到不好的對待,幾乎每隻個體都是長期關在小狗籠裡,供人觀賞娛樂,來到BSBCC時都有嚴重的刻板行為,還因為餵食不當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,皮膚病變等問題。幾乎每一所收容中心都會有籠舍數量及空間限制的問題,當然BSBCC也不例外,目前BSBCC總共有28隻的馬來熊,為了減輕空間不足及刻板行為,BSBCC也採取併群的方式,將3-4隻的母熊併群(圖2)、或是4-5隻的小熊併群,也有1公1母的併群,那為何沒有公熊與公熊的併群呢?因為領域性及資源競爭的關係,公熊會打鬥到死亡為止,所以一般來說,公熊間是無法併群的。
BSBCC的四周環境為天然樹林及次生林,目前有4個天然的戶外場地(圖3),每個戶外場地大約0.5公頃,第一次進入戶外場觀察平台進行馬來熊行為觀察時,有一隻馬來熊正在爬樹(圖4),keeper跟我說牠叫做kuamut(音似夸木),如果忽略掉周圍的電網,真的會以為自己在野外遇到了熊,kuamut爬的那棵樹大概有十幾公尺高,她爬上接近樹的頂端,然後坐在樹幹間休息,樹葉的陰影與牠黑色毛皮相融合,正好提供非常好的保護色,必須要〝很用力〞才看的見,不一會兒,看見kuamut開始在拆樹枝,好幾次都以為牠搖晃的身軀會從樹上掉下來,感覺很像是在表演空中盪鞦韆,其他的母熊則分散在四處,有的在挖地上的白蟻吃,有的在巡視領域,每隻熊都非常的忙碌,在戶外區,很少看到這些熊有刻板行為,因為是第一次在自然林地看見馬來熊,感覺很興奮、即使明白並不是真的在野外的熊,但至少,這些熊算是幸運的一群,因為至少有機會被野放,而這片半野外的戶外區就是牠們最好的訓練場所。但是再大的人為圈地,也滿足不了領域性廣闊且行為複雜的馬來熊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